【健康教育專欄】家長們注意了!警惕6種兒童常見春季傳染病
2020-04-02 17:25:57 來源:中新河南網 責任編輯:劉衛(wèi)然
中新河南網駐馬店4月2日電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季節(jié)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
主要癥狀:發(fā)熱、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癥狀。
重癥病例可出現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等多種并發(fā)癥,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防控建議:
1. 保持環(huán)境清潔和通風,必要時進行消毒;
2. 使用流水勤洗手;
3. 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
4.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5. 接種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y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水痘皰疹液傳播,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用具傳播,如玩具、文具、門把手等。
該病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見于兒童,極易在托幼園所和學校內引起聚集發(fā)病。
感染水痘病毒后,早期可出現發(fā)熱、全身不適、乏力、咽痛等前驅癥狀。
皮疹首先出現在頭部和軀干,逐漸波及四肢,初為紅色斑疹、后變?yōu)榍鹫畈l(fā)展為皰疹。
皰疹后1-2天,皰疹從中心開始干枯結痂,周圍皮膚紅暈消失,再經數日痂皮脫落。
同一部位?梢姲咔鹫、水皰、結痂同時存在。
如不出現并發(fā)癥,可在2周左右自愈。
青少年和成人患水痘后出現重癥水痘和并發(fā)癥的風險高于兒童。
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北京市目前推薦適齡兒童按程序接種兩劑水痘疫苗:
❤ 滿18月齡接種第1劑,滿4歲接種第2劑。
❤ 超過4歲但既往僅接種過1劑疫苗的兒童,建議補種第2劑疫苗。
❤ 既往未患過水痘、未曾接種過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如面臨水痘病毒感染風險,也建議接種水痘疫苗。
防控建議:
1、發(fā)現自己或孩子出現發(fā)燒、出疹等不適癥狀時,應考慮去醫(yī)院就診明確診斷,就診時請佩戴口罩。如確診為水痘,應居家隔離治療,防止傳染他人。
2、隔離期直至水痘皰疹全部結痂為止。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每年3~5月是麻疹的季節(jié)性發(fā)病高峰。
麻疹是傳染性最強的傳染病之一,屬于我國法定報告的乙類傳染病。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病毒可經飛沫傳播或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傳播,人群普遍易感。
在人員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工作及生活場所更容易實現傳播。
主要癥狀有發(fā)熱、紅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癥狀,個別病例還會伴有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肺炎。
接種麻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為保護廣大公眾與兒童的健康,北京市為適齡兒童免費接種三劑次的含麻疹成分疫苗。
防控建議:
1、增強自我防護,注意佩戴口罩,并盡量減少到人多擁擠、空氣流通不暢的公共場所。
2、如果出現發(fā)燒、出疹、咳嗽等癥狀,應到醫(yī)院診治,就診時請佩戴口罩。如果被醫(yī)院診斷為麻疹,應根據醫(yī)囑做好治療和隔離。
3、及時接種疫苗是保護兒童健康的關鍵,因此家長在當地疫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與接種門診電話溝通預約時間帶孩子接種麻疹疫苗。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疾病,春季高發(fā),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病毒后,早期出現發(fā)熱、咳嗽等癥狀,之后面部首先出現淺紅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
兒童患病時通常病情輕微,孕婦患風疹則可能導致胎兒死亡或者先天性缺陷如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耳聾等,即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接種風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隨著兒童疫苗接種率的提高,成人,特別是育齡期婦女,已逐漸成為風疹病例的主體。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俗稱“猴兒包”,以腮腺非化膿性炎癥、腮腺區(qū)疼痛為臨床特征,多發(fā)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唾液傳播。
該病全年均可發(fā)病,以冬、春季常見,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且能引起腦膜炎、睪丸炎、卵巢炎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
防控建議:
1.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室內多通風;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過度疲勞。
3.避免與流腮病人接觸;避免在流腮流行期間去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流腮病人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給他人。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4~7月和9~12月為高發(fā)期。
由于它傳染性強、隱性感染者多、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常產生暴發(fā)或流行現象。
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表現為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fā)癥。
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fā)展快,導致死亡。
防控建議:
1.手足口病重癥或死亡病例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接種EV71 疫苗可以預防EV71病毒引起的重癥手足口病,適用于6月齡~5歲的兒童,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程序,1歲及以上兒童越早接種越好。
對于5歲以上兒童和成人,多數已通過自然感染獲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薦接種EV71疫苗。
接種疫苗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接種的同時也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
2.在流行季節(jié)和地區(qū),盡量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兒接觸。應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注意勤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流通。
3.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關注孩子體溫變化,時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體溫有沒有變化,如果出現疑似癥狀,應帶孩子去醫(yī)院診治。
執(zhí)行總監(jiān):王建 編輯:張靜莉 供稿:汝南縣人民醫(yī)院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