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來啦!冬病夏治正當時!別忘了三伏貼......
2020-07-06 19:36:42 來源:中新河南網 責任編輯:劉衛(wèi)然
中新河南網駐馬店7月6日電(通訊員 李亞 姚娜)又到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當時;小暑,今年入伏前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接下來就是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入伏的節(jié)奏了。暑為陽邪,其性炎熱,為自然界的六氣之一,若暑熱太過,起居不慎,暑氣亦會傷人。暑濕偏盛是小暑時期的氣候特點,此時養(yǎng)生重點為消暑寧心,去濕健脾,冬病夏治,這也是三伏貼貼敷的重要性。

小暑節(jié)氣過后就要進入三伏天了,天地間陽氣旺盛,寒性體質如陽虛、氣虛、血瘀、氣郁(怕冷)、痰濕(怕冷)的人可以進行三伏貼治療,排除身體里集聚的寒氣。
首先,三伏天最大特點是熱。“熱不過三伏,冷不過三九”,三伏天外周的溫度升高,人體內的陽氣則相應容易宣發(fā),流汗增多。流汗是陽氣向外,氣機通暢的表現。氣血運行的通道打開,此時使用中藥貼敷療法,能使藥物深入滲透臟腑深處,清除久病頑疾。對于一些遷延難愈的疾病,如哮喘、鼻炎等,常有其他療法不可比擬的奇效。

其次,從中醫(yī)的五運六氣來看,今年庚子年,三伏天的主氣和客氣均為太陰濕土,土氣主運化。在三伏天用藥物貼敷,溫熱藥物聯(lián)合天地的運化力量,可幫助身體可以更好地將臟腑深處的潛在疾病運化掉。三伏天貼灸是借助天地的力量,治療疾病、增強體質。把握好三伏天的時機,可使藥力增強,事半功倍。

三伏貼的注意事項
01
貼藥后避免擠壓;局部皮膚有灼熱、發(fā)紅或起水泡等屬正常現象,局部反應嚴重者須到醫(yī)院處理。根據個體差異,貼敷時間也可適當調整。
02
小兒貼藥囑家長密切注意小兒皮膚情況,如特別灼痛,可隨時揭掉。
03
貼藥后3天內忌食蝦、蟹等易致敏食物;忌易化膿食物,如牛肉、燒鵝、鴨、花生、芋頭等及其他煎炸食物。
自己貼行不行?三伏貼,最好到醫(yī)院去敷貼。中醫(yī)上講,穴位用的是“身寸”,每個人穴位點肯定不一樣,由大夫來貼更準確。

今日小暑,別忘了來是中醫(yī)院貼三伏貼。!三年到五年為一療程。一般堅持連續(xù)用三年的療程,都會起到很好的療效。只要辨癥準確,小藥輕松治大病。
執(zhí)行總監(jiān):王建 編輯: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