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全腹部CT未見明顯異常。經主任李道寬、副主任余二偉、主管醫(yī)師徐慧精心診治,綜合討論,后給予患者胃腸鏡檢查。
無痛胃鏡發(fā)現胃底有一大小約0.3CM息肉,鉗除送檢。
病理結果顯示:胃底腺息肉。
在胃鏡室副主任楊曉慶、周瑞瑞醫(yī)師的耐心檢查下,發(fā)現患者回盲部有多條大小約1-2CM灰白色組織,形似寄生蟲。分別取出送檢。

經病理科主任王建瑞仔細閱片,考慮腸道蛔蟲病。病理結果顯示:符合蛔蟲。
蛔蟲病是世界常見的蠕蟲感染。其最長達到35cm,可以在小腸內生存多達2年;紫x的幼蟲能侵犯肺部,引起肺部點狀出血,同時還可以引起蛔蟲性支氣管哮喘、支氣管肺炎,出現咳嗽、胸悶、喉嚨癢等癥狀,幼蟲還可侵犯腦、肝臟、脾臟、腎臟等器官;紫x成蟲還可以引起多種并發(fā)癥;紫x喜歡鉆孔,可引起腸穿孔和急性腹膜炎,病死率高達 15%。
其中膽道蛔蟲病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可致膽道大出血、膽結石、膽囊破裂、膽汁性腹膜炎。同時,如果感染蛔蟲后,腸管正常蠕動發(fā)生障礙,可誘發(fā)蛔蟲性腸梗阻;紫x性腸梗阻可進一步發(fā)展為絞窄性腸梗阻、腸扭轉、腸套疊和腸壞死。

此患者就是感染蛔蟲,出現反復腹痛,內鏡下蛔蟲取出后患者腹痛癥狀自然明顯緩解。
蛔蟲病的診斷通常通過糞便蟲卵和寄生蟲檢測的方式進行。腹部X線可能會顯示腸梗阻的征象,超聲可能顯示單一蠕蟲或大量蠕蟲伴有分段和卷曲運動。
用單一劑量的阿苯達唑、甲苯達唑或伊維菌素治療,通常能有效根除。活動性肺部感染的藥物治療沒有說明,不僅僅是因為肺蛔蟲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也是由于死亡幼蟲發(fā)展為局限性肺炎的高風險。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可以用于膽道系統(tǒng)感染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