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運輸試驗 給便秘患者帶來福音
2020-12-11 21:10:20 來源:中新河南網 責任編輯:劉衛(wèi)然
中新河南網駐馬店12月11日電(通訊員 陳毅 王文航)隨著社會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近年來便秘的發(fā)生率逐年提高。便秘患者每天都需要把大量時間和精力用在解決排便問題上,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痛苦、嚴重影響到病人的生活質量;且宿便的腸毒素刺激大腦皮質還會造成患者精神障礙及各種并發(fā)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近日,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肛腸科聯(lián)合醫(yī)院放射科,成功開展了結腸運輸試驗檢查,為便秘患者的精準診斷及個體化治療帶來福音。

家住驛城區(qū)的馮女士已經被便秘困擾10余年,每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在解決排便問題上,平日里如不服用瀉藥,常常1周以上無法排便,且排便時經常伴隨著腹脹、腹痛等癥狀;即使能排出大便,也需要用很大氣力,而且大便也是堅硬如石,常年持續(xù)這種癥狀使馮女士苦不堪言。
為了解決便秘問題,馮女士多方打聽,來到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肛腸科主任代建德接診后發(fā)現(xiàn),患者氣色較差、精神恍惚,身體明顯虛弱;在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嚴格體格檢查后,建議馮女士行結腸運輸試驗檢查以明確病因。
“便秘既是一種癥狀,也是一種疾病。根據發(fā)病機制的不同,便秘可以分為結腸慢傳輸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二者兼而有之的混合型便秘。”代建德告訴馮女士,結腸運輸試驗是檢查結腸傳輸功能的主要方法,簡便易行;颊咄ㄟ^口服一定數(shù)量不透X線的標志物,定時拍腹部平片,追蹤觀察不同時間內標志物在結腸內運行的時間、部位,判斷結腸內容物運行的速度及受阻部位,判斷是結腸緩慢型還是排便障礙型。

馮女士于檢查前1天上午口服含24粒標志物膠囊2枚,并分別于24小時、48小時、72小時拍攝腹部平片。72小時拍片的結果顯示,馮女士的大腸內仍存留20%以上標志物,遂被診斷為結腸慢傳輸型便秘。
結合癥狀制定個性化治療計劃,將促動力藥物與微生態(tài)制劑同時運用。經過一周的治療,馮女士便秘癥狀逐漸消失,醫(yī)務人員督促馮女士適當運動、合理膳食、低脂高纖維素蔬菜和瓜果的適量攝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執(zhí)行總監(jiān):王建 編輯: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