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強迫癥知多少
2021-04-14 22:33:56 來源:中新河南網(wǎng) 責任編輯:劉衛(wèi)然
中新河南網(wǎng)駐馬店4月14日電(通訊員 付珂敬)強迫癥的概念,完整的定義包括三個部分,稱為癥狀一、癥狀二和癥狀三。癥狀一是指闖入大腦的某些你認為不應該出現(xiàn)或不愿意出現(xiàn)的想法、欲望、圖像、意向或沖動,癥狀二是這些想法、欲望、圖像、意向或沖動導致了你的恐懼、焦慮和痛苦,癥狀三是你試圖通過意志努力、邏輯分析、回避或儀式化行為(包括心理儀式化)來消除恐懼、焦慮和痛苦。
臨床工作中治療強迫癥的理論和方法有很多,咨詢師也有很多,但強迫癥并非是由某種理論和方法,或由某個咨詢師治療好的,真正的痊愈是由患者自己完成的。所謂治療,其實就是幫助患者認識強迫、理解強迫,然后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適當?shù)姆椒▽Υ龔娖群吞幚韽娖鹊倪^程,換句話說,就是真實自我的成長過程。
從精神分析角度來說,強迫癥狀有潛意識的“利益”,譬如強迫洗手確實有助于減少細菌的感染,強迫檢查門鎖確實有助于防盜,強迫思考某個問題,確實有助于少出差錯,也就是說,強迫者重復的動機是為了獲得安全感,有一定意義,所以才“樂此不倦”。我們或許可以把潛意識的被動強迫,變成意識的主動強迫,譬如給自己布置一個作業(yè):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規(guī)定的重復次數(shù)。這樣一來,基于獲取安全感的重復動機,就被偷換成一個必須完成的枯燥的任務,而人們對任何枯燥的重復都有一種本能的厭煩,過不多久,重復的欲望和沖動將得到削弱。這個手段若有人指導和監(jiān)督實施,效果更好。
千萬不可急于求成,不要幻想一勞永逸。不要怕失敗,因為人生是一個過程,一種經(jīng)歷和體驗,一種對美好的向往和創(chuàng)造,在這個意義上沒有失敗,但可能有遺憾——假如你活的不真實的話!不要患得失,因為有得就有失,有失必有得,當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也不要太怕死,適度的怕或許可以使生命保持清醒,而過度的怕將使我們的生命質量大打折扣。信仰值得信賴的人,找到精神上的歸宿,就沒有忐忑度日的枯燥。唯物者不信輪回,所以也不必怕死,因為怕也沒用,早晚得死。只要化解了死亡恐懼,其他的恐懼也將淡化下去,這意味著把敏感脆弱的性格根基動搖了,強迫癥的癥狀也將無所依附。
歸根到底,生活才是最好的藥,任何技術技巧都是權宜之計,而成為治病良藥的生活,是心懷善良、無所畏懼地走下去!
執(zhí)行總監(jiān):王建 編輯:鄭陽
執(zhí)行總監(jiān):王建 編輯: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