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傳承本地“紅色文化”
2020-09-30 18:05:41 來源:中新河南網(wǎng) 責任編輯:黃增友
中新河南網(wǎng)9月30日電(鄭東亮 陳英 蔣華山)9月29日,虞城縣舉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授牌儀式,黃冢鄉(xiāng)老趙樓村等8個單位被授予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近年來,虞城縣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深入挖掘展示紅色資源的思想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打造沒有圍墻的“紅色文化圈”,讓廣大干群和青少年就近接受紅色教育。
虞城縣將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好抓實抓牢。以挖掘保護為前提,厘清紅色文化脈絡,整理紅色資源名錄圖冊,從南到北形成完整的虞城紅色文化基因譜系;以品牌化建設為突破,增強教育基地影響力,持續(xù)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授牌命名活動,積極推薦省、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打造具有虞城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項目。該縣還組建紅色文化志愿宣講隊伍,講好紅色故事,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機關、企業(yè)、鄉(xiāng)村、社區(qū),開展有特色的流動展覽,讓紅色文化觸手可及,同時組織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編排具有虞城特色的紅色文藝作品,把紅色文藝精品搬上舞臺,將紅色文藝作品作為惠民文化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以文化人,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虞城在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時,注重推進產(chǎn)業(yè)融合,將紅色文化資源納入鄉(xiāng)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等相關規(guī)劃,推動紅色旅游與生態(tài)旅游、鄉(xiāng)村旅游聯(lián)合發(fā)展。
老趙樓村曾是豫、皖、蘇革命根據(jù)地的一部分。1945年年底,淮北三分區(qū)(三地委)后勤修械所遷到村里,把毀壞的槍支、手榴彈及維修工具放在村長趙明金家中,村民自發(fā)救治掩護外地轉運來的傷員。1946年9月,國民黨反動派前來“掃蕩”,沒來得及轉移的村民和農(nóng)會會長王炳宣等十余人被敵人抓去毒打、審問,直至被施刑致死都沒透漏任何信息。為傳承這一段紅色革命史,村里建起了轉運傷員的雕塑,很多人們給這個村起了個新村名叫“掩護村”。該村至今仍保留著濃濃的革命氛圍,村里國旗飄揚。
老趙樓村支部書記趙崇春介紹說,該村近兩年在當?shù)卦絹碓接忻麣,因為這里不僅有紅色旅游資源,還有獨特的鄉(xiāng)村風情,一年四季走進村里有別樣的感受,能勾起很多人對兒時的回憶,前來參觀的人越來越來,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目前,虞城縣共有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處,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