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孟津:文化建設豐富百姓生活
2020-11-16 15:34:21 來源:中新河南網(wǎng) 責任編輯:鄧小強
“您,孤苦伶仃的身影時常在我眼前晃動;您,滿頭白發(fā),步履蹣跚;您,就是我們的父母。這場演出,只為您們這群走不出村莊的老人們而來。”翻開劉許增書記的日記本,幾行大字映入眼簾。
正如歌曲《江山》中唱到:一心為了老百姓的苦樂酸甜,謀幸福送溫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寧團圓,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劉許增做到了,并且詮釋得淋漓盡致。
職業(yè)教育活動周期間,能唱能舞、會吹會彈、有歌有戲、臺上臺下、現(xiàn)代與古典交映、多才多藝的河南電大(鄭州信息科技職業(yè)學院)藝術學院的學子們?yōu)楹幽鲜÷尻柺忻辖蚩h橫水鎮(zhèn)長嶺村群眾奉獻了一場文化盛宴?吹嚼先藗冮_懷的笑臉,劉許增長長吁了口氣,多日來的疲倦一掃而光。
據(jù)悉,三年來,通過墻體彩繪、開辟黨建墻,建閱報欄,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宣傳,如今的文化建設正在長嶺大地上生根發(fā)芽。
慰問,逢年過節(jié)的走訪,是一種文化,一種濃厚的鄉(xiāng)村文化,電大的這種文化在長嶺年年相傳,繼續(xù)傳承下去。
九九重陽節(jié),為老人而來,為老人而辦,尊老愛老,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美德,由吃水席改辦成為65歲以上老人發(fā)放毛毯,不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文化的延續(xù),毛毯送去的是溫暖,是親情,是對老人的呵護與關愛。
農(nóng)村書屋,更是文化,村民在此小憩,談天說地,翻開雜志,識字教不認字的,年長的、知識豐富的在此傳授著、解惑著,這種文化更應在長嶺發(fā)揚光大。
“長嶺村的文化氣息更濃了,文化氛圍更重了,百姓口袋鼓起來的同時,精神一定要跟上,兩手抓,兩手重。”河南電大趙繼紅校長如是強調。文化是支柱,文化是精神財富,富起來的長嶺村民一定要把精神氣提起來,讓文化走進老百姓的心扉,去開創(chuàng)更加燦爛的明天。文化亦是橋梁,也是關愛,讓老百姓在文化里讀懂人生,品味人生,奉獻人生。(師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