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河南經(jīng)濟 > 文化藝術(shù) > 熱線: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天下名山無數(shù),
唯名“白云”者眾,
概諸省皆有,
尤以廣州、洛陽為勝。
家鄉(xiāng)之白云山,
乃八百里太行之余脈,
林慮山脈之一支。
雖不及廣州白云山之名盛,
洛陽白云山之宏大,
然則俊奇、空靈、包容、慈祥,
深受鄉(xiāng)人所愛。
白云山,
秀美之山。
東姚西南,
群峰隆崇連珠,
然則此山七龍拱之,
鐘靈毓秀,絕勝諸山。
縱觀山體,崢嶸挺拔,天然俊秀。
細察山表,松柏蔥蘢、峰巒疊翠;
渠水環(huán)繞,宛若絲帶。
遠望山腳,興國古寺,香火繚繞。
觀覽山頂,
白云古觀,
十二院落,
錯落有致。
環(huán)睹其身,
襟群山而帶淇河淅水,
衣翠柏以攜雞冠虎頭。
眺顧四野,
“西仰嵯峨如壁,
東俯鶴舍如丘,
南臨萬泉如湖,
北倚洹水如帶”,
景色蔚然。
至若祥云裊裊,
青山、白云、古寺時隱時顯,
縹緲虛無,如瓊樓玉宇、天然畫卷,
似人間仙境、海市蜃樓。
登臨此山,觀斯美景,心曠神怡,
物我兩忘,
妙若天仙,
焉能不為之贊嘆而流連忘返!
白云山,
文化之山。
遠溯上古,
堯帝夏月巡狩,
憩息于此,
傳授禮制,教化先民,廣施仁德,
后人立避暑宮以紀之。
至若商周,
云霄仙姑金簪占之,
濟世渡人,
白云古觀乃成方圓百里之道教福地。
時維東晉,
后秦姚萇,
修筑梵宮,
傳播佛法,
經(jīng)歷代踵事增華,
興國古寺遂成林慮四大名寺之一。
白云山,
英雄之山。
千百年來,
任憑風雨、雷電、兵燹,
皆巍然屹立,鐵骨錚錚。
尤以激戰(zhàn)日寇,
彰顯民族精神、英雄氣概,
遠近聞名,青史永垂。
癸未槐月,
國人李正清率部駐扎白云山,
抗日驅(qū)寇。
癸未日曉,
日寇兵分兩路,
偷襲進犯。
守軍將士英勇作戰(zhàn),猛烈還擊。
惱怒之敵瘋狂反擊,
調(diào)來飛機狂轟濫炸。
鎮(zhèn)內(nèi)民眾同仇敵愾,
出力獻物,奮勇支前。
軍民協(xié)力,激戰(zhàn)六日六夜,
頂住日寇輪番狂攻,
譜就一曲感天動地之抗日壯歌。
處戰(zhàn)略要地之白云山,
經(jīng)受炮火之洗禮,
以其偉岸之身軀護佑一方之黎民。
登臨此山,
目睹當年彈洞,
頓感抗日之硝煙彌漫面前,
抗日之炮聲響徹耳邊,
抗日壯士之形象浮現(xiàn)眼前,
豈能不為之動容而起敬肅然!
仁者愛山。
林州之白云山,
山寺合一,
集儒釋道于一體,
寓人文于自然,
寄理想于景觀,
以其俊秀空靈成其大美,
以其包容兼蓄成其大和,
以其無言擔當成其大愛,
百姓皆稱東姚之象征,
民眾之圣山,
旅游之勝地,
林慮之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