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新聞雜志社電(作者:中國國際新聞雜志社智庫專家委員會副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沈文華)
浙江大學教授楊達壽,2017年10月曾由中國詩聯書畫出版社出版詩集《星星頌》。為此,筆者撰寫評論“一腔心血與真情的流露”,評介此詩集既是一本文獻性詩集,也是文學與史料結合的佳作。今年10月,該出版社再出作者新詩集《生命頌》,全書匯集各類詩歌計500多首,是其十余年來“在詩歌山道上行進,堅持大詩歌理念的追求”又一喜人碩果。
艾青先生與作者10年交往中,除給作者傳授詩歌創(chuàng)作技藝外,還在百忙中給作者題簽《美走向心靈深處》《星星雨》《生命頌》三本詩集名,是艾老題詩集名最多的作者。特別是艾老1986年題簽《生命頌》詩集名,作者珍藏34年后以此名推出詩集,無論從紀念艾老110歲華誕,還是抗擊新冠疫情都十分有意義。該詩集共分三輯,第一輯“詩論”,第二輯“日常詩歌”,自由體詩119首,新古體詩216首,兒童詩歌24首。第三輯“抗疫詩歌”,自由體詩80首,新古體詩77首。這些詩歌所謳歌和傳遞出的弦律是奮發(fā)有力和激蕩昂揚的。
人們以詩抒懷,以詩言情,以詩銘志,表達的大多是熱愛與溫情,希望與力量。借助于詩歌,讓我們獲得堅強。在“詩論”中,作者提出了對”中華詩歌創(chuàng)作的幾點思考”、“總結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體會和經驗”我的詩路歷程及新古體詩創(chuàng)作譚”。作者在“日常詩歌”中,謳歌了故鄉(xiāng)情、師生情、悼念情、旅途留跡、文友共勉、校園摭拾、鄉(xiāng)村牧歌、環(huán)保宣言、農家樂事、英模贊、民族英雄贊等等。歲月無痕,總在不經意間流失,而人生是有痕的。”我怎么能負情生命的心意呀/我要繼續(xù)為生命打探深度與奧秘“。作者以詩歌的形式,將自己生命中的哀嘆,傷感,快樂和堅強都留痕記錄,以抖擻的精神面貌,讓自己的歲月更豐富,更充實。
尤為可貴的是,作者在“宅家就是戰(zhàn)役”的思想引領下,抗疫半年來,創(chuàng)作了201首抗疫詩歌,發(fā)出了慷慨激昂的聲音,或贊揚呼喊,或紀事實錄,或痛悼祭祀,發(fā)出了當今時代的最強音。1月25日下午,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yī)療隊首批141人馳援武漢消息傳來,作者詩情難抑,寫下了“致敬,馳援武漢的白衣天使”。為浙江大學抗擊新冠肺炎逆行的師生和校友創(chuàng)作了自由體長詩“母校的驕傲”,刊發(fā)在《浙大校友》2020年第一期。
疫情,讓中華民族迸發(fā)出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偉大力量。法國詩人艾呂亞說,人類作為共同體的特質,就是守望相助,心意相連。在這場偉大的抗疫救助中,浙大師生和校友奔赴抗疫第一線“你們在國難面前的偉大擔當,你們犧牲自己的所有,保全國家的一切;我只是贊頌你們在國難當頭時刻的大愛無疆。我忍得住哭聲卻憋不住眼淚的師生與校友呵,讓我們一同走過多難的寒冬去迎接燦爛的新春吧,寒冬儲足了陽光,鳳凰涅槃的春天定會百花綻放神州大地!”
詩歌是心靈的語言,是文字的靈魂。”天和地對每個人都一樣寬恕/來去的通行證都在自己的手里/人的一生也有分明的四季呵/每個人都要經受春夏秋冬的洗禮”!渡灐,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生命旅途中的閃亮思緒,留下了許多正能量的浪花,具有鼓舞人心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