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實南校|這才是真正務(wù)實的教育家
2020-03-06 15:22:46 來源:中新河南網(wǎng) 責任編輯:付海濤

中新河南網(wǎng)3月6日電(付海濤)近幾天來,求實教業(yè)董事長張建平的《校長心語》,隨著喜馬拉雅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傳遍了中原大地。在人們關(guān)注迅速飛升的點擊率,并為我們的董事長張建平瞬間成為網(wǎng)紅而稱頌點贊之時,我們的張建平校長卻把目光定格在家長朋友的身上。
著書立說不為成名成家,登臺演講不為揚名立萬,張校長在成了網(wǎng)紅之后,想到的是家長朋友們能不能聽懂她的家庭教育理念,是不是能夠接受她的育子觀念,通過聽她的演講,有沒有得到一點啟示。

2006年,張校長便開創(chuàng)了她的博客,并通過她發(fā)表在博客上的大量文章,分享她的家庭教育理念;2008年,求實中學又創(chuàng)刊了《求實家教》,通過刊物把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傳播給家長朋友們。求實中學每期的的家長課堂,張校長都會親自為家長講課,本次在喜馬拉雅開辦的《校長心語》,更是全程為家長服務(wù)的專業(yè)課程。
張校長在“我為什么為家長寫文章”中提到:在我看來,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家庭教育是基石,是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方式、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種充滿親情呵護的教育。它對于中小學生人格的形成,習慣的培養(yǎng)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基礎(chǔ)教育階段更為重要。她就是要通過她的講座,向世人傳遞一個觀念:要想培養(yǎng)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就必須有一個懂得如何愛孩子和正確教育孩子的家長。
張校長的講座究竟給了家長怎樣的影響,讓我們聽聽家長朋友們的心聲。







《一位家長的心聲》
孩子的事情一直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這次聽完張建平校長的《給家長的33封信》后受益匪淺,感到字里行間有種教育的從容、大度、智慧、高瞻遠矚,有時讓人平淡寧靜,有時讓人激情澎湃。說出了目前家長的困惑和急待解決的問題,急功近利、庸俗浮躁。
每個孩子都是降臨在人間的天使,爸爸媽媽愛之有加,但是若干年以后,曾經(jīng)的天使們卻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孩子終究要離開我們,那么我們?nèi)绾螐默F(xiàn)在開始就鍛煉他獨立自強的能力?讓他能與未來的社會和諧相處? 世界上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最終目標的,孩子總要離開我們走向社會。
一位搞英語培訓的董老師說: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過人,人工智能聰明過人,電腦反應(yīng)敏捷過人。幾乎所有文科知識,網(wǎng)絡(luò)上都有,數(shù)學、物理、化學……理科習題答案在百度上都能搜索得到。人工智能極大地簡化了知識傳遞方式,但是,有三種東西是不能被替代的。只要你具備三種品行,你及你的孩子將所向無敵。首先要有同理心,時刻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其次要有一顆責任心。最后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不管孩子學習如何,都應(yīng)該先培養(yǎng)孩子勤勞的習慣。一個懶惰的孩子即便有再高的學歷,如果不會勞動,也必將一事無成。我們總是把孩子當孩子,不信任他們可以自己站起來,不肯放手,為他們包辦一切,為他們做所有的選擇,這樣只會讓他永遠覺得自己是孩子,不用做任何事情,不會做任何選擇。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而人的責任心,是在賦予權(quán)力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你給了他選擇自己人生的權(quán)利,他才會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學習,而不是為了你而“被學習”。
高考狀元的概率,市高考狀元應(yīng)該是1/6000,省狀元應(yīng)該是1/840000,對一個智商一般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天上掉餡餅”不偏不倚恰好砸到你頭上的概率。
我們知道智商是難以改變的,是父母的基因決定的,是天生的。但是,情商是可以改變的,我們改變可以改變的,放下不能改變的。而情商的培養(yǎng)就是讓孩子在與社會與他人的交流中學會妥協(xié),學會遵守規(guī)則,學會獨立,學會獨立堅強的克服艱難,學會面對逆境的過程。
我們的困惑:我的孩子學習一點也不自覺,你提醒一下,他學一會兒,不提醒他坐那兒發(fā)愣。我說,將來你沒文化,找不到工作,誰也不要你。他說,那么多沒文化的不也過的挺好嗎?這孩子越來越不知道學習了,唉,真發(fā)愁。
一個教育家說的話:“什么是負擔,孩子們不喜歡的事情,你叫他干1分鐘,這就是負擔;而他喜歡干的事情,干到廢寢忘食,也不是負擔。”
世上許多事情都是這樣,毫無理由地喜歡它,那是它符合你的某種需要,一旦在這種需要上附加了某些讓你痛苦的外部條件以后,例如:為當明星去打球;為拿到某個合同而陪酒;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去學習時,快樂變成了負擔,這種內(nèi)動力就會大大減弱,人們對他的興趣也會慢慢喪失。
其實學習本來就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是人們的一種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是精神的空氣和陽光,它不應(yīng)該帶任何功利性。
學習不必帶有功利性目的,你難道不感到在學習過程中知識不斷進入大腦的成就感嗎?你難道沒有感覺到付出得到了回報的充實感嗎?你沒有嘗試過最后攻克了一道難題的欣喜嗎?因為學習快樂,學習可以讓我感到成功的喜悅和做人的充實,這就是正確的學習的目的。
為人父母者誰不望子成龍,問題是成龍的基礎(chǔ)是做人。作為家長,不首先把孩子培養(yǎng)成好人,一心一意想培養(yǎng)成龍,那么這條惡龍就會吞噬了我們。從小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情感,讓他學會做事,學會負責任。只要孩子懂事,懂得父母的艱辛,懂得為家庭負責任,那么他肯定在學習上會盡力而為。
這位家長的學習感悟,是不是說出了我們廣大家長的心里話!
(投稿熱線:18237850555 郵箱:chinanewsk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