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教育扶貧結“碩果”
2020-09-25 10:50:18 來源:中新河南網(wǎng) 責任編輯:關潼

中新河南網(wǎng)9月25日電(李麥囤 李森雨)山窩里飛出金鳳凰,溝張村是河南省禹州市順店鎮(zhèn)一個小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8戶43人。今年有6名學生參加高考,分別都達到本科線,5名被國內(nèi)5所大學錄取,其中有兩名還是來自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
扶貧先扶志,扶志更要扶智。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教育先行,在這里不是一句口號、空話,而是化作具體行動。禹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派駐溝張村第一書記楊大朝介紹說,從駐村幫扶的那一天起,我們幫扶干部就和村兩委達成共識,要把貧困孩子的學習、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優(yōu)先發(fā)展、幫扶,他們?nèi)孀咴L排查,建立了全村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生檔案,特別是來自村貧困戶家庭的學子更是建立了“手拉手,一幫一”的穩(wěn)固關系,對他們的學習、生活進行全程跟蹤,便于隨時解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助力孩子發(fā)奮學習,形成良好的互動幫扶關系。
學生張文靜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三級肢體殘疾,其家庭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沒有多少文化,對孩子的教育顯得力不從心。在張文靜的學習中,第一書記楊大朝把她當成自己的孩子,進行無微不至的關照。
張文靜在第一年高考落榜后準備放棄求學,楊大朝知道了第一時間和幫扶干部一起做文靜的思想工作,鼓勵她復讀,用知識來改變家庭狀況,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在他們的鼓勵和支持下,文靜終于愿意重返校園。高考分數(shù)公布后,楊大朝又四處請教專業(yè)人士幫助文靜填報志愿,今年終于收到了河南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今年考上廣西民族大學的張培歌,其父母常年有病,家庭生活困難,楊大朝和幫扶干部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幫助張培歌父母落實低保、計生補貼、教育資助,還為張培歌父親安排的公益崗位,增加家庭收入,解決張培歌的后顧之憂。
張培歌的父親說,“沒有幫扶干部的這些支持和鼓勵,單憑我們很難讓孩子培養(yǎng)成才。”
第一書記楊大朝說,“教育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良藥,貧窮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一種磨難,但也正是這種磨難不斷激發(fā)著人們改變命運的腳步。今年小村莊里飛出了這么多的大學生,這并不是一種偶然,像這樣的寒門學子,無論遭受生活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堅定自信地在求知的道路上前行。”
“今日考取大學,并非學習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要心懷感恩,立志為國家多作貢獻,才真的是不辜負黨的恩情,不讓一直關心我們的人心血白費。”張培歌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