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臥龍區(qū)法院:溫情幫教用愛喚回迷失的心靈
2022-05-23 16:18:05 來源: 責任編輯:李克選
中新河南網(wǎng)5月21日(李克選 蘇冠源 魏錁)為持續(xù)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更好的幫助未成年人犯罪人走出迷途、悔過自新,5月21日,南陽市臥龍區(qū)人民法院少審團隊法官王慧從“愛”字出發(fā), “幫”字入手, “拉”字使勁,對未成年人小陽開展庭后幫教工作。
小陽出生于2005年2月,7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失去聯(lián)系,跟隨奶奶短暫生活,后被多次送養(yǎng)到不同的家庭生活,13歲輟學后離家四處流浪。2021年10月起,小陽和朋友多次盜竊銅芯電焊線和銅芯電纜線被發(fā)現(xiàn),后被公安機關抓獲。因家庭變故原因,小陽缺少法定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成長,缺少家長應有的關心、教育和引導,家庭教育缺失,又過早走向社會,結(jié)交社會不良青年,因其年幼無知,法律意識淡漠,妄圖不勞而獲,結(jié)果走向犯罪道路。庭審中,王慧考慮到小陽系未成年人,身世坎坷,且到案后主動供述其犯罪事實,認罪態(tài)度良好,主觀惡性較小,經(jīng)法院審理后判決小陽犯盜竊罪,判處拘役二個月,緩刑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判決后,小陽也表現(xiàn)出了悔意,王慧決定對小陽開展判后幫教工作,幫助其化解心結(jié),重樹樂觀生活態(tài)度。

幫教中,王慧與小陽深入談心,告訴他一個人走錯了路,做錯了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錯;只要小陽真心悔改,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財富,也會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王慧對小陽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一是要加強學習。增強法制觀念,爭做學法、懂法、守法的好青年;二是要學會擔當。要自立自強,敢于擔當,以所犯的錯誤為警醒,認真加以改正;三是要心懷感恩。要感恩幫助自己的人,感謝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寬厚包容之恩;四要樹立理想。對人生要有目標、有規(guī)劃,腳踏實地踐行,絕不能蹉跎歲月,浪費大好青春年華。爾后,在得知小陽沒有回去的路費時,王慧毫不猶豫的拿出200元錢給小陽作車費,用愛溫暖曾經(jīng)迷失的心靈。

法律是無情的,也是溫情的。一直以來,臥龍區(qū)法院少年審判團隊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把“有利于未成年人改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未來、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作為審理案件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同時,在依法審判的同時延伸職能,常態(tài)化開展判后幫教、法官寄語、心理疏導等系列工作,讓未成年被告人清楚地認識到犯罪行為對社會、家庭和自身造成的危害,感受到司法的人文關懷和法官的關愛,促使未成年被告人盡快走出心理陰影,堅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信念,以健康心態(tài)回歸社會。
小陽出生于2005年2月,7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失去聯(lián)系,跟隨奶奶短暫生活,后被多次送養(yǎng)到不同的家庭生活,13歲輟學后離家四處流浪。2021年10月起,小陽和朋友多次盜竊銅芯電焊線和銅芯電纜線被發(fā)現(xiàn),后被公安機關抓獲。因家庭變故原因,小陽缺少法定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成長,缺少家長應有的關心、教育和引導,家庭教育缺失,又過早走向社會,結(jié)交社會不良青年,因其年幼無知,法律意識淡漠,妄圖不勞而獲,結(jié)果走向犯罪道路。庭審中,王慧考慮到小陽系未成年人,身世坎坷,且到案后主動供述其犯罪事實,認罪態(tài)度良好,主觀惡性較小,經(jīng)法院審理后判決小陽犯盜竊罪,判處拘役二個月,緩刑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判決后,小陽也表現(xiàn)出了悔意,王慧決定對小陽開展判后幫教工作,幫助其化解心結(jié),重樹樂觀生活態(tài)度。

幫教中,王慧與小陽深入談心,告訴他一個人走錯了路,做錯了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錯;只要小陽真心悔改,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財富,也會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王慧對小陽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一是要加強學習。增強法制觀念,爭做學法、懂法、守法的好青年;二是要學會擔當。要自立自強,敢于擔當,以所犯的錯誤為警醒,認真加以改正;三是要心懷感恩。要感恩幫助自己的人,感謝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寬厚包容之恩;四要樹立理想。對人生要有目標、有規(guī)劃,腳踏實地踐行,絕不能蹉跎歲月,浪費大好青春年華。爾后,在得知小陽沒有回去的路費時,王慧毫不猶豫的拿出200元錢給小陽作車費,用愛溫暖曾經(jīng)迷失的心靈。

法律是無情的,也是溫情的。一直以來,臥龍區(qū)法院少年審判團隊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把“有利于未成年人改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未來、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作為審理案件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同時,在依法審判的同時延伸職能,常態(tài)化開展判后幫教、法官寄語、心理疏導等系列工作,讓未成年被告人清楚地認識到犯罪行為對社會、家庭和自身造成的危害,感受到司法的人文關懷和法官的關愛,促使未成年被告人盡快走出心理陰影,堅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信念,以健康心態(tài)回歸社會。